AD/HD的理解和协调

行为粗暴的孩子(中)


对老师所说的话感到气愤,就打老师的四岁孩子; 当被老师指出问题时,立即去踢老师的五岁孩子;对于阻止其粗暴行为的老师吐口水的孩子等等。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在保育园所见到的如上所述的具有粗暴倾向的孩子,也介绍了这样的小孩似乎在逐渐增多。

到了两岁小孩子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打算。于是如果大人说了不合自己意的话或让他们做什么事就会反抗。其中有打、踢大人、或吐口水的孩子。并且粗暴小孩儿的样子跟两岁的孩子一模一样。

举止粗暴的孩子会波及全国吗?

有读者看到上期文章以后,咨询“到了六岁,还顶撞大人的小孩”的问题。听到六岁孩子还在顶撞大人,感到很吃惊。但从别的老师那儿也听说了这种现象。
有机会参加了保育师的培训。培训的时候,向与会者的50多人提出了“对大人行为粗暴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的问题。
回答最多的是“最近五、六年”。还问了“在全国像这样粗暴的孩子是否有所增加?”几乎全体人员都回答说是。
还询问了在医疗机关工作的语言听觉康复师等治疗专家。不愧是医院,在医院似乎很少看到粗暴的孩子,但打自己妈妈或命令大人的却并不罕见。

在幼儿阶段不听话的孩子到了小学就会突然有所改善是不太可能的。幼儿时的样子,会毫无遗留地带到小学。可想而知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的情形,根本不会乖乖地坐下来听。

粗暴行为的原因和上下级意识

行为粗暴的原因有很多。 有因情绪上得不到满足,而情绪急躁的;也有因易冲动,不是用语言,而是选择粗暴行为的也有。有时小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即使是粗暴的负面行为也会做。
不过要是说这样的孩子是否会突然增加,还是未知数。上期我们说过,采取粗暴行为的孩子似乎把人分成上下级关系。决定上下级关系的不是力气或年龄,而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因此要是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说自己发出指示的话,会很生气,于是急躁的心情会转化为粗暴的行为。

超越上下级意识的东西

那么两岁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粗暴的行为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应该存在改变上下级别意识的东西。从结论上看,开始产生角色意识和改变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发育上有障碍儿童常常误解决定权。前几天见到的6岁零两个月的、有点自闭的男孩子有喜欢的女孩子。当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子不穿袜子时,他就生气并开始喧哗。对这个被认为是“自闭症特有的讲究”,一想“没办法”,就对女孩子说“穿上袜子吧”,那就大错特错了。
即使正常发育的孩子,看见妈妈戴帽子就生气或者缠着要特殊的衣服的孩子也有。这种现象大约从两岁就可以见到。这时如果听从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就可能误认为“自己有要什么帽子或者衣服之类的决定权”。知道这一点的大人就会对孩子说“这些事是由妈妈决定的”“决定穿什么是妈妈的事情”,从而打消孩子的决定权的念头。
以前也说明过,像缠着“要玩具”等这种撒娇的样子,通常到了三岁半就渐渐消失了。“不下电车”等叫闹的样子也就到这个年龄就结束了。要说为什么不闹了,是因为能够理解了“买或不买,从哪里下车”是由大人决定的事情。通过有关决定权的体验,可以说孩子渐渐体会到“人的角色、工作”
从某种方面说,对于小孩儿,理解 “一个人的角色和职责”也许很难。决定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实际上,使出全力去要求或拒绝什么的孩子行为是壮丽的。在人的一生中如此这般拿出浑身解术来表现自己的,我想除了这个年龄其他时期还有吗?(在人的一生中除了这个时期,还能有几次这样使出全力来表现自己的呢?)不仅仅是身心有障碍儿,就是对大多数正常孩子来说,要想理解一个人的角色和工作,我想需要一些深刻的经历去体验一下。
应该说刚才那个有自闭症的小孩正处于理解决定权、人的角色和职责的阶段。正因如此应该让他们懂得“是否穿袜子是同学自己决定的,而不是他”。要不然可能会带着这种错误的理解长大成人。

“又叫我老师了”

当孩子从粗暴行为中安静下来时,常听到“又叫我老师了”等这样的话。可以说这正说明了孩子理解了老师提出注意或说他们是老师的工作和职责。这时的孩子,没有了上下级意识,而是因理解了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才叫出“老师”这个称呼。不用说社会是由各种角色的成员来组成的,幼儿园和学校也不例外。不理解这些的孩子,就会处在不适应状态。

小仓 尚子
汤汲 英史

 

返回到“AD/HD的理解和协调”的首页

返回到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