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理解和协调

对新多动症(AD/HD)的理解与应对方法
    区分“自己的(东西)--他人的(东西)”


小仓 尚子

      上次我们通过不识自己物品的A同学的例子,介绍了如何使他意识到自己物品的做法。那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自己准备行李,用各种颜色、图案或标记使自己物品容易区分等等,这是比较有效的做法。这次我们讲一下因将他人物品当成自己的物品而造成麻烦的案例。

  拿了店里东西的B同学
B同学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诊断为埃斯博格综合症。妈妈说他从幼儿时期到小学低年级,一直都不安静,总是跑来跑去,妈妈每天都在后边追来追去。到了高年级才好容易稳定下来,妈妈也开始稍微安下心来时,却发生了在附近便利店偷拿果汁儿的事。
对此妈妈很受打击,但为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严厉训斥了“不能偷店里的东西”,又语重心长地加了一句“想要什么就用钱去买”。
但是几天后,从妈妈的钱包偷拿了钱,在和上次的同一个便利店买了糖果。“那么跟他说,这孩子还是不知道。”说着妈妈很是沮丧。

把朋友撞倒的C同学
C同学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普通班级,但把同桌朋友撞倒了。跟C同学和同桌问了情况才知道,原来是因为C同学随便用了朋友的橡皮而闹出了事情。这事起因似乎是因为他不但随便拿了橡皮,还没有马上还,当朋友说“快还我”时,听了这话的C同学气上心头,把人撞倒了。班主任老师做了调解,等冷静下来谈了谈,C同学也觉得自己不好。向朋友道歉“把你撞倒,抱歉!”于是两人顺利和好了。

   偷了店里东西的B同学、把朋友撞倒的C同学,乍一看问题不一样,我们最初也这么想来着。所以认为B同学是“对社会规矩的理解差”,就采取了将每个规矩都写下并约定遵守的做法。关于C同学则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问题最大的原因,因此采取了让他经历在各种情况下忍耐的做法,同时教他焦躁时不是用暴力,而是用语言或卡来表达出来。当然这些方法在某中程度上有些效果,但是类似的问题接二连三出现,就开始考虑是不是把比较根本性的问题给看漏了呢?

 “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东西”?
从随便偷拿店里的东西或妈妈的钱、随便用朋友的橡皮等可以看出B同学与C同学的问题有共同点,那就是把“人家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东西一样拿来用”,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作为知识知道谁是所有者,但却不能理解其重要性,也许认为“稍借一下也没关系”,“过后道歉即可”。跟B同学与C同学的妈妈说明了此事,把在家可以做的事也说了一下。
家人也要区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的东西”
比如在外吃饭时,孩子伸手来夹妈妈碟子里的菜时,“都是一家人嘛····”是不是就这样让着?无论是B同学家还是C同学家都有这样的事发生。这种事也许都是不知不觉中发生,但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就会变得不能分清“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这一界限了,因此要教如果想要就清楚地告诉对方并得到许可的做法。这时要注意的是“要等到对方允许才可。”有多动症(AD/HD)的孩子,没有耐心去等,因此说了“给我用用”后,还没等对方回答说可以就伸手去拿。给不给要由所有者决定,通过等待别人许可,可以感受“那是人家的东西”。有时也可以说“这是妈妈也喜欢的东西,所以不能给你”等,通过这种经历会逐渐懂得“是别人的东西,所以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决定。”不仅在外边吃饭时,在平时吃饭时尽量按人数分盛食物,用餐具垫分开等方法,这样比较容易区分自己的的他人的界限。

    另外,要制止随便从妈妈包里拿出糖来吃或拿出手机玩儿的事情。从冰箱或柜子里拿出点心时也要告诉他“事先跟妈妈说一下”,这样就能逐渐养成习惯。对于粗心大意随便拿东西的孩子可在冰箱门上贴上个条子“先问妈妈后再拿。”这样效果比较好。
先在家人之间注意区分,希望逐渐教会在社会或集体当中应用。

 

返回到“AD/HD的理解和协调”的首页

返回到首位